【Sonic π】電聲學之電路學《二》

220px-QuantumPhaseTransition

300px-Cristal_densite_surface.svg

270px-PN_diode_with_electrical_symbol.svg

300px-P-n_junction_zh-hant.svg

750px-PN_band

220px-Replica-of-first-transistor

220px-Triody_var

220px-Triode-english-text.svg

270px-Transistor_on_portuguese_pavement

220px-Transistor_Simple_Circuit_Diagram_with_NPN_Labels.svg

300px-Transistor_description_zh.svg

150px-Transistor_as_switch.svg

古老收音機

攜帶型收音機

固態物理學』 Solid-state physics 研究『固體』,特別是原子排列具有周期性結構的『晶體』。主要方法是使用『量子力學』、『晶體學』、『電動力學』與『統計力學』等等,從『微觀』上解釋固體材料的『宏觀』物 理性質。基本方法是應用『薛丁格方程式』來描述固體物質的『電子態』,並利用『波函數』表達晶體『周期性』位勢場中的電子態。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固體的『能帶理論』 energy band theory,預測了『半導體』的『存在』,並且為『電晶體』的製造提供了理論之基礎。

一九三九年,一位以擁有『太陽能電池』 solar cell 專利出名的美國工程師 Russell Shoemaker Ohl 在 AT&T 的貝爾實驗室發現了『PN barrier』。在那個沒人知道『晶體』中『雜質』  impurities 能有什麼『作用』的年代,Russell Ohl 發現了運作『機制』mechanism。之後他又發現了超精煉的『』 Germanium 是製造『二極體』diode 的『關鍵』半導體材料。

一九四八年,一位英國出生的美國物理學家和發明家威廉‧肖克利 William Shockley 在 AT&T 貝爾實驗室內部刊物上,發表了一篇《半導體中的 PN 接面和 PN 接面型電晶體的理論》論文,其後又於一九五零年所出版的《半導體中的電子和電洞》中做了詳細的原理討論。他得過一九五六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在二十世紀五十到六十年代,推動『電晶體』的『商業化』,造就了今天電子工業密布的『矽谷』地區。肖克利一生共獲得九十多項專利。

一九零七年就發明的『熱電子三極管』,俗稱『真空管』,雖然開啟了『收音機』以及『長距離通訊』的年代,然而『三極管』它是一種『易碎』且又『耗電』的裝置。於是人們一直在尋找取代它的方法。一九二五年,加拿大物理學家 Julius Edgar Lilienfeld 在加拿大申請了『場效電晶體』 FET Field-Effect Transistor 的專利。又於一九二六與一九二八年在美國申請了相同的專利。這個 FET 的主要目的就是『取代』真空管。

一九四七年,約翰‧巴丁 John Bardeen 與沃爾特‧布喇頓 Walter Brattain 在 AT&T 的貝爾實驗室做『鍺晶體』的兩個『金接觸點』之實驗,觀察到『輸出訊號』比『輸入訊號』大的『放大現象』。其後『固態物理組』的領導人威廉‧肖克利看到了它的潛力,忙了幾個月大大的擴張了半導體的知識。其後三人想以『場效電晶體』之名目申請專利,在貝爾實驗室的『律師』免於『侵權』建議下,改用『first point-contact transistor』名義取得了專利。一九五六年三人因『for their researches on semiconductors and their discovery of the transistor effect』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電晶體』 transistor 是一種固體半導體器件,可以用於放大、開關、穩壓、訊號調變和許多其它功能。電 晶體至少有三個端子,又稱之為『』可以連接外界電路。電晶體基於輸入的電流或電壓,改變輸出端的阻抗 ,從而控制通過輸出端的電流,因此電晶體可以作為電流開關,而因為電晶體輸出信號的功率可以大於輸入信號的功率,因此電晶體可以作為電子放大器。 電晶體可以當作獨立元件使用,使用在『積體電路』 integrated circuit 中的電晶體數量非常的大。一般所說的『超大規模』VLSI 積體電路至少有一萬顆電晶體以上。

與素有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齊名的『盛田昭夫』,他畢業於大阪『帝國大學』的物理系,不想繼承歷史三百多年的祖業『子日松釀酒公司』,於是和『井深大』在一九四六年創立『東京通信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聽說後來為了『叫起來響亮』又『易讀易記』改名為『Sony』。盛田昭夫的經營理念以『創新』為重,傳聞說在一次國際『電晶體的物理研討會』上,盛田昭夫一直叨唸著用『電晶體』來做口袋形『收音機』,與會物理學者一時枉然,不知他到底在說些什麼。一九五七年,『索尼』發表了第一款用電晶體做的可攜式『收音機』,據說賣了一百五十萬台!

知識』與『應用』是不同的兩回事,『典型』和『創新』應用的差別,或許主要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的吧!!

220px-Ohm's_Law_with_Voltage_source_TeX.svg
電源

200px-Voltage_controlled_voltage_source_circuit.svg
VCVS

200px-Voltage_controlled_current_source.svg
VCCS

200px-Current_controlled_current_source.svg
CCCS

200px-Current_controlled_voltage_source.svg
CCVS

那麼『電路學』裡是如何描述像『三極管』和『固態電子』這種元件的呢?一般是用『相依電源』dependent source 來表示這個『電壓源』或『電流源』的『輸出值』是依賴於『電路』中其它部份的『電壓』或是『電流』值。如是可以區分為四種不同的『相依電源』元件模型。

電壓控制電壓源VCVS
Voltage Control Voltage Source

v_{output} = a \cdot v_x

 

電壓控制電流源VCCS
Voltage Control Current Source

i_{output} = b \cdot v_x

 

 

電流控制電壓源】CCCS
Current Control Current Source

i_{output} = c \cdot i_x

 

電流控制電壓源】CCVS
Current Control Voltage Source

v_{output} = d \cdot i_x

此處的 a, b, c, d 是比例係數。如果從關係式的『線性』來看,這個電路的『元件模型』只是一種『近似』,實際的『電晶體』和『二極體』的關係式是『非線性』的。因此實務使用上必須要考慮『電壓』、『電流』和『頻率』的限制,以及注意『額定功率』的大小。

741_op-amp_in_TO-5_metal_can_package_close-up

220px-Op-amps

Op-amp_symbol.svg

500px-OpAmpTransistorLevel_Colored_Labeled.svg

220px-Op-amp_open-loop_1.svg

220px-Operational_amplifier_noninverting.svg

運算放大器』 OP Operational Amplifier,是一種直流耦合,『差動模式』輸入與通常是『單端』輸出 Differential-in, single-ended output 的『高增益』 gain 電壓放大器,因為剛開始主要用於加法和減法等等『類比』 analog 運算電路中而得名。一九四一年, AT&T 貝爾實驗室的 Karl D. Swartzel Jr. 發明了第一個用『真空管』組成的運算放大器,並且取得了美國專利,就叫做『Summing Amplifier』。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大量用於火砲導向裝置中。

一九六零年代晚期『快捷半導體』 ── 俗稱仙童半導體 ──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推出了由鮑伯‧韋勒 Bob Widlar 所設計的型號為『μA709』,第一個被廣泛使用的『積體電路』運算放大器。但是很快的就被隨後而來的新產品『μA741』所取代。由於『741』有著更好的效能,而且更為穩定,也更容易使用。這個『運算放大器』成了『微電子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雖然歷經了數十年的演進仍然沒有被取代,至今仍然在生產中!

由於『運算放大器』可以用來進行加、減、微分、積分種種的『類比數學』運算,所以也是設計『類比計算機』 analog compuer 的基本『建構單元』。其實一個『理想運算放大器』在『電路設計』上的用途,實際上遠遠超過『運算』的功用。事實上,現今生產的『運算放大器』的效能早已經逐漸接近『理想運算放大器』的要求!!

在『負回授』 negative feedback 的『設計』情況下,一個『理想運算放大器』的『操作特性』可以歸結成下面二點︰
一、『輸出』會使得『輸入端』之『電壓差』為零,V_{+} = V_{-}
二、『輸入阻抗』無限大,因此『輸入電流』為零,I_{+} = I_{-} = 0

 

── 運算放大器是玩『電路 DIY』很好的元件,

可以讓你的『樹莓派』感測接觸『外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