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哲學·中下

500px-Braess_paradox_road_example.svg

經驗形成法則??

假使有人想作『傻鳥』嘗試走『過去習慣』的道路,可能是 T_{SA} + T_{AE} = 40 + 45 = 85,或許是 T_{SB} + T_{BE} = 45 + 40  = 85,結果 85 > 80,果真是『傻鳥』的耶!!

現象已然形成,現實已經造就,事理能夠不自圓其說的嗎??如此多年之後,這就變成了經驗法則,大概沒人會相信曾經有過更好的選擇的吧!!

一個簡單的『囚徒困境』模型,沒有『複雜』的數學,也不需要『麻煩』的推理,因此就容易『理解』與『應用』。然而想要看出這個模型的廣義蘊含,還是必須『離相』的認真思考。『離相』的意思在於『合作』與『背叛』可以有一般性『抽象意義』,這樣觀察時,『囚徒困境』是說,有利於『個體』的抉擇,可以產生不利於『整體』的結果。然而這個『個體』又屬於這個『整體』,於是乎,那個『結果』也將不利於這個『個體』,這種『矛盾』就引發了『惡性循環』的『悲劇』。假使考慮一個集合 S = \{ x | P x \},通常我們由『元素x 的『性質P 來說明『集合S 的『整體性質』,比方說在『定義域』中,每一點都是『連續』的『函數』,叫做『連續函數』。因此『囚徒困境』是講,任何一個由這種『背叛偏好』所構成之『人的組織』必將滅亡,為什麼呢?組織裡『有限』的『各種資源』,終將會因為時間上『無窮盡的背叛』消耗殆盡的吧!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人類的歷史揭示,沒有過上千年的企業,甚至找不到能超過五百年的事業,即使是百年老店都很難得,果真是有『定數』的嗎??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對《幸福》雜誌中所列舉的世界五百大企業的研究發現︰

二十世紀五零年代《幸福》雜誌所列舉的世界五百大企業,近一半在二十世紀九零年代的名單中消失;二十世紀七零年代《幸福》雜誌所列舉的世界五百大企業,約三分之一不見之於九零年代的名單中。

美國知名的管理學家伊查克‧愛迪思 Ichak Adizes 寫了一本《企業生命周期》的書,把企業成長過程分為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盛年期、貴族期、官僚初期、官僚期以及死亡期共十個階段。不知這能不能用『理想的背叛』與『合作夥伴之不再』來做解釋的呢?能『共苦』未必能『同甘』,這大概就是『履霜』可知『堅冰』不遠,積累『小過』終鑄『大錯』之理的吧!

有人將『囚徒困境』用之於思考『公共議題』,舉例來說,『認罪減刑』可不可行?為什麼會有這種議論的呢?『』與『』即使法律條文明確以及訴訟方式清楚,想要將人『定罪』卻是得要花費『社會成本』,這個成本只需考慮『法官、檢察官、警察、辯護律師,…』等等就可以知道。還有『犯罪率』與『破案率』種種的考量,更不要說有時會『罪證不足』的啊!因此某些國家實行『認罪減刑』的辦法。然而如果用『囚徒困境』來看這個問題,那將可能發生『無辜者』被判『重刑』,『真罪犯』因而被『輕判』的事情?因為『無辜者』雖『自認清白』,他卻也苦於無法『自證清白』,無罪可認又將怎麽認罪的呢?反之那『真罪犯』固容易言之鑿鑿,指證歷歷,這本就是他犯的罪,他構陷『無辜者』以求『減免其刑』難到不在情理之中的嗎?於是許多國家中明文禁止『認罪減刑』情事,或許為著『防範未然』的吧!

又有人將『囚徒困境』擴大,包含多方多人,來論述『現實情境』中的『人的作為』。一九六八年時,美國生態學家加勒特‧哈丁Garret Hardin 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公共悲劇』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的文章。進一步發展了一八三三年,英國作家威廉‧佛司特‧洛伊 William Forster Lloyd 探討『人口』與『資源』時所用的『比喻』,『大家的』就不是『誰家的』,就很難會被『愛惜的』,以至於『公有的』就是『沒人的』的吧!所以洛伊將之稱為『公共悲劇』。

哈丁如是認為『人口成長』所帶來的問題並沒有『科技的』解決方案,而是需要促進『基本道德』的發展,哈丁如是說︰

牧場理論

牧羊人應該極大化他的牧場,並且儘可能的增加他的羊群。然而每增加一頭羊,皆會帶來正面與負面的影響:

正面:牧羊人可以從增加的羊隻上獲得所有的利潤
負面:牧場的承載力因為額外增加的羊隻有所耗損

雖然,這個牧羊人獲得了所有的利益,可是資源的損耗卻是轉嫁到【現今‧未來】所有【該塊土地】之牧羊人的身上。因此,從『理性』觀點考量,每一位牧羊人都該衡量如此的『效用』,進而增加一頭頭的羊。不過當各個的牧羊人『』做出如此的結論後,而且『』無限制的放牧時,那個牧場負載力的『耗損』勢將是必然的『後果』。由於每一個人按照理性所做出的決定『皆會是』相同的,畢竟『此時此處』他利益之『所獲』將永遠大於他利益之『所損』。所以無限制的放牧所導致的損失便會是『外於他』 ── 人人相同 ── 的一種情況。正因為這種『個人行為』是『可預見』的,並且一定會『持續發生』,所以才是個『悲劇』。

亞里斯多德:那由最大人數所共享的事物,卻只得到最少的照顧。

220px-Cows_on_Selsley_Common_-_geograph.org.uk_-_192472

吃光草地的牛羊

220px-Lacanja_burn

消失的熱帶雨林

280px-Mauna_Loa_Carbon_Dioxide-en.svg

沒見減少的碳排放量

因此『哈丁的論辯』或許並不同意追求『自我利益』的行動,能夠促進『公共利益』。那麼『市場理論』之『自由競爭』 的『幕後之手』 ── 能將私利,轉成公益 ── 也許也是很可疑的吧!哈丁舉出了一些『公有資源』的『濫用』︰比如空氣、海洋、河流、魚群、國家公園、廣告,…甚至是公有停車計費器,等等所見現象多半一樣。那麼在人類『公地悲劇』仍有爭議今日,人們又該『怎麽說』和『怎麽作』的呢??

天下之地』是『何人之地』,又還有『銀子幾何』之說豈不怪哉!因是而論,打算討論『世界和平』之『限武』與『擴軍』真能有『可能』是『』的嗎?也許不如聽個『事』的吧︰

《 莊子‧雜篇‧ 說 劍 第 三 十

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擁】門而客【客食】三千餘人,日夜相擊於前,死傷者歲百餘人,好 ㄏㄠˋ 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

太子悝 ㄎㄨㄟ 患之,募【徵求】左右曰:『孰【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

左右曰:『莊子當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給】莊子。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莊周】,賜周千金?』

太子曰:『聞夫子明聖,謹奉千金以幣【犒賞】從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莊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勸】大王而逆【忤】王意,下不當【合】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用】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

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

莊子曰:『諾。周善為劍。』

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王乃說【悅】之。今夫子必【如】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反】。』

莊子曰:『請治【做】劍服。』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太子乃與【預】見王,王脫【解】白刃待之。莊子入殿門不趨【急進】,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

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

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勝】制?』

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劍行】。』

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

莊子曰:『夫為【用】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願得試之。』

王曰:『夫子休【息】就【移】舍,待命【靜候】令設戲【比武】請夫子。』

王乃校【較】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餘人,得五六人,使奉【捧】劍於殿下,乃召莊子。王曰:『今日試使士敦【治】劍。』

莊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御【用】杖【劍總稱】,長短何如?』

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後試。』

王曰:『願聞三劍。』

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

王曰:『天子之劍何如?』

曰: 『天子之劍,以燕谿【燕國】石城【塞外山】為鋒,齊岱【泰山】為鍔,晉衛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包【含】以四夷,裹【理】以四時;繞【纏】以渤海,帶【繫】以常山;制【制約】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正】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

文王芒【茫】然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

曰: 『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聖士為鐔,以豪傑士為夾。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亦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日月星】,下法方地以順四時【春夏秋冬】,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東南西北】。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境】之內,無不賓【歸】服而聽從君命者矣。此諸侯之劍也。』

王曰:『庶人之劍何如?』

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於鬥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於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鄙】之。』

王乃牽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環【環行】之。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

於是文王不出宮三月,劍士皆服【伏】斃其處也。

 

── 那麼什麼是愛智的哲學呢?人們又在爭論什麼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