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可畏!?

中國傳統服飾-先秦天子冕服

中國結

玉珮

先秦天子冕服有許多象徵意義上衣、象以日夜,故為之青黑下裳,徵之富饒,用中透十二章紋述說一年,上下均分說著夏冬,其數實乃是周易的乾坤。古代上衣下裳的形制,因能方便耕作勞動,也就變成大眾傳統服飾了。

古之讀書人常有配戴玉珮』的習慣,這是因為──

禮記‧聘義

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賤媒者,何也?為與?孔子曰︰非為媒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也,縝密以栗、也,廉而不劌、也,垂之如隊、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也,孚尹旁達、也,氣如白虹、也,精神見於山川、也,圭璋特達、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於是有了『玉有十德』之說『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都是源自大道,真可說是善於『觀物』取象意在象外的了。不只如此 《禮記‧玉藻》篇還說了怎麽飾『』成佩玉

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趨以采齊,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 是以非辟之心,無自入也。君在不佩玉,左結佩,右設佩,居則設佩,朝則結佩,齊則綪結佩而爵韠。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佩玉有衝牙;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瓀玟而緼組綬。孔子佩象環五寸,而綦組綬。

果真是周公盛德之『制禮作樂』乎?難道這也就是民間『中國結』的先河耶??法國文學批評大家羅蘭‧巴特運用符號學分析服飾的『時尚』建立『物之系統』完成《流行體系》名著,恐非是這麼作的第一人吧!!伏羲氏天文俯地理之事,去古都已太遠,於今早就是神話傳說的了。但是怎麽用日『』以測天,穿衣裳,以及用『』── 作坊 ── 之攻玉,既使淵源早就擅了,也許又是今日作之,卻又是個說不清不明的『夢中之夢』。

金文大篆 表 理

 

天地一沙鷗,
海天成一色,
人立天地間!

莊子‧秋水》上說了一則故事︰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王巾廟堂。此者,留骨貴乎曳尾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然後在《莊子‧養生主》中又講︰

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無涯,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無近,為無近緣督以為,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難道莊子反對學習』的嗎?也許相互對比著看,或許他祇想說生物貪生怕死自然而然,然而自以為貴又喜歡追名逐利,這根本不是為著知,僅是想知道更多『有用的』東西,他擔心如果連『生命』都保不住了,那『學問』又有什麼用呢??

王國維 治學三境界

王國維 書法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任教於水木清華又是四大導師之一的王國維先生在他的大作《人間詞話》裡說到他『治學經驗』,是這麼講的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暮見,那人正在,燈火欄珊處。』此第三境也。

作者並不能知道他為何『錯記』或是『記錯』了第三個境界?那裡寫的『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暮見,那人在,燈火欄珊處。』當是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之『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在,燈火闌珊處。』。或許就像德國的大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一書所說的︰要講『遺忘』一事到底是何事呢?此事總發生於過去卻又老是影響當下未來!!

就讓我們自己踏入那河中哪怕只是一次;

蝶戀花 北宋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
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
山長水闊知何處?

蝶戀花 北宋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元夕 南宋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去感受那大地迴旋之流水淙淙,…通向…心靈的一扇門扉…

六十四卦 太極圖

日晷

周髀算經

阴阳鱼循环太极图

分享蔚藍

 

易繫辭上傳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凡三百有六十, 當期之日。 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

……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周易經傳在數千年的歷史中,不知被『結構』和『解構』過多少次,這是為什麼呢?或許是川流不息生命之河,自有它亙古奧秘,也是永恆追求!!誰又能知有沒有『因明』的一天呢??如果『詮釋學』使山海經中『夸父追日』的精神,不再那麼飄渺迷茫,也許訴說著人類問著『為什麼』的童年;那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天文曆算著作《周髀算經》則是『好奇』的老成,似乎已經揭示了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四季更替、氣候變化甚至包涵南北有極晝夜相推的道理。可是誰又能一直持有年少時那顆天真好奇之心呢?

假使一個人果能站在前人學問的基石上,又天真好奇孜孜不倦,那就會如孔子在《論語‧子罕》: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無 ── ㄨㄣˊ陽關道 ──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裡所說的一樣。甚至要能如下面所引的『一則故事』那樣

歐陽修,一向治學嚴謹,直至晚年,不減當初。他常將自己平生所寫的文章,清理出來進行修改,每字每句反覆推敲,甚是認真。為此,他整天辛苦勞累,有時直忙 到深夜。夫人見他年歲已高,還如此盡心費神,恐其操勞過度,影響健康,十分擔心,目前制止。她關切地對丈夫說:『官人,何必如此用功,不惜貴體安康,為這 些文字吃這樣多的苦頭,官人已年邁致仕(退休),難道還怕先生責難生氣嗎?』歐陽修回答說:『不怕先生生氣,只怕後生生譏』,『後生可畏耶!』

活到老學到老

 

── 英特乃者何耶?右尊讀之,是乃特英也,

特英者理念所鑄之祈立人願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