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寫 ── Thue 改寫系統之補充《二》

什麼是『知識』?長久以來,西方的主流思潮中有一個稱之為『JTB』 justified true belief  的『經確證的真信念』之理論,它是這麼定義『知識』與『知道』的︰

The JTB account of knowledge is the claim that knowledge can be conceptually analyzed as justified true belief — which is to say that the meaning of sentences such as “Smith knows that it rained today” can be given with the following set of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A subject S knows that a proposition P is true if and only if:

P is true, and
S believes that P is true, and
S is justified in believing that P is true

JTB 理論對於知識的解釋是︰宣稱知識可以概念解析為經確證的真信念 ── 這就是說『史密斯知道今天下雨』一句話的意義,可以用如下之充份與必要的條件來給定︰

 

 

一位主體 S 知道一個命題 P 是真的,若且唯若︰

一、 P 是真的,且
二、S 相信 P 是真的,而且
三、S 有經確證的真信念相信P 是真的

在這個定義下『知道□』意味著有『□的知識』,因為『知識』是由『真的命題』構成,所以必須有第一條件;如果某甲 『聽說』過 □ ,但是不相信,或者以為它是『假的』,當然不能說他知道□;再者雖說某甲相信□,卻出於無『理據』,比方說從『不知哪裡』得來的,一但『爭論』將無法『辯護其說』,所以也不能講他真知道□。如此說來,這個定義該是很完善的了,但是卻受到美國哲學家 Edmund Gettier 的反駁,他說即使上述的三條要件都得到了滿足,有些情況下我們仍然不能聲稱『某甲知道□』── 這就是知名的『葛梯爾問題』 ──。如今葛梯爾問題之多都成『問題集』了,於此就說一個經典的『空地上的奶牛』 The Cow in the field 問題︰

一位農民正擔心自己獲獎的奶牛走失了;這時送奶工到了農場,告訴他說︰不必擔心,他看到那頭奶牛在附近的一塊空地上。雖然農民很相信送奶工,但是他還是親自的望了望,見著了熟悉的黑白相間之物,感覺滿意的放下心來。隔了一會兒,送奶工走過那塊空地想再次確認,他發現那頭奶牛確實是在那裡,不過現在它躲進樹林裡了,並且空地上還有著一大張黑白相間的紙纏在樹上。顯然是,農民把這張紙錯認成那頭奶牛的了;於是問題就來了,雖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假使農民說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時,此時這句話是正確的嗎?

現今人類的所有知識中,大概物理學能算是『最嚴謹』的科學之一的吧!然而它一路走來爭議卻也是不斷,至今仍然持續著,這又是為什麼呢?就像『天下烏鴉一般黑』這句話,就算它能符合 JTB 的知識理論,假使有人說︰萬一有隻白烏鴉呢?另一人辯︰在大自然裡,這是不可能的事?於是這人又說︰『藍玫瑰』人都造的出了,造出『白烏鴉』只是早晚的事。與葛梯爾問題相較,『基因改寫』的爭議之大,可謂『大烏比小烏』的了。

基因工程

轉基因玉米

轉基因大豆

轉基因紫色番茄

 

中研院發現水稻耐淹水的關鍵基因

第一隻粉紅螢光神仙魚

人類基因组圖譜改寫

美國喬 治.華德博士 Dr. George Wald ,一九六七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哈佛大學生物學教授。一九七六年他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反對基因工程業》 The Case Against Genetic Engineering ,摘要的說︰

DNA基因重組技術── 基因工程 ── 帶給社會的問題,不僅是科學史上前所未有的,也是地球 生物所不曾見的,它賦與人類重新設計生命機體的能力,而這些生物體是要經過三十億年不斷演化才能得到的成果。這種人為操縱基因的方式,與早先干擾生物自然運作而採取的動、植物育種,或以人為方式,利用X光誘引的突變是不相同的,不可以混為一談,所有以前的做法 都只是在第一品種或相類似的品種之間處理。新科技主要的重點則在於將基因來回移植於不同品種之間,完全跨越各種生物體的界限。這樣做的結果,必定會產生新 的生物,而會自行繁衍,長久存在。新生物一旦被創造,就無法被撤消。直到如今,生物體的演變過程是相當緩慢的,新物種有充分時間適應生存。但現在,整個蛋白質結構將在一夜之間被改換成全新的組合,沒有人可以預測這樣做對寄主生物或所接觸的生物會有什麼影響。這項科技牽涉太廣、發展太快,核心問題卻一直未曾被仔細思考與採訪,它涉及的道德倫理問題,可能是科學所面臨到最嚴重的一樁。直到現在,道德標準都容許我們無限制地探討自然界,但是,重新改造自然卻不是當初所認同的協議。繼續朝這個方向發展不僅不智,也極危險,很可能製造出新的動、植物疾病或新的癌症來 源,或新的傳染病。

三十八個年頭過去了,不知『基因改寫』的爭辯結論如何?只從市場上到處賣的『基改玉米』和『基改大豆』來看,顯然是『經濟利益』一方較強而有力!!那難道有能治病的『紫蕃茄』是不好的嗎?或者觀賞發粉紅螢光的『神仙魚』不是能更『夢幻』的嗎??祇是真正的『問題』是︰如果說『此可』,那要如何講『彼不可』的呢?

一九八零年代初期,美國最早對轉改基因生物 GMO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進行研究,首例── 延熟保鲜番茄 ── 於一九八三年問世,一九八六年批准基改作物田間試驗,一九九三年同意上市,開創了基改植物商業應用的先例。當時估計到了二零一零年時,全世界基改食物種植面積將達六千萬公頃,經濟規模將至三萬億美元,其中只說『種子』的收入就有一千二百億美元。難道能說我們不活在『基改時代』的嗎??或許一九九九年 Jeremy Rifkin 著作《生物技術世紀 ── 用基因重塑世界》Harnessing the Gene and Remaking the World 於這些『』──專利權著作權、…─與『』──倫理的道德的、…──之大爭議彷彿似有所言的乎!!

─── 上帝創造了世界的一切,沒聽牠談過著作權,

倒聽過牠希望牧羊人能好好的照顧這個家園;

又是誰將這專利權賦與了人的呢?───

在〈基因改寫 ── Thue 改寫系統之補充《二》〉中有 1 則留言

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