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4K ︰將童年還給小孩!!??

奧林·列維·華納的作品「想像」(1896年),現存於華盛頓特區的托馬斯傑斐遜國會大廈圖書館

 

『走路』的渴望,開啟了學習大門。『想像』之創造,推動著潮流變遷。遊戲中學會人我間應互惠合作。

柯靈烏於《歷史的理念》一書中講︰

基於自然的『人性』,人的『同理心』和『同感心』是否能夠用著『想像力』的翅膀重回『歷史的現場』,再次在心中『重演』那些『歷史事件』,『體驗』事件中人物的『思想』以及『情感』,因此『解讀』歷史事件中的『人性抉擇』之理性『必然性』。

《說文解字》講:游,旌旗之流也戲,三軍之偏也。一曰兵也

600px-Two_baby_game

德國詩人和劇作家席勒提出『遊戲』之理論。席勒說:『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遊戲;只有當人遊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或許人類在生活中勢必受到『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束縛』,因而喪失了『理想』和『自由』。於是人們假借剩下的精力打造一個『自在』的國度,這就是『遊戲』。此種『創造性』活動,源自人類的『本能』。

這些年來,有學者指出『數位遊戲式學習』 Digital game based learning 的好處。經由『遊戲』進行『學習』,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就像一九九六年,美國喬治亞大學 Hogle J. G. 在《 Considering Games as Cognitive Tools:  In Search of Effective “Edutainment” 》論文中談及遊戲對於學習的諸多優點:

一、提高學習的樂趣,引發內在的動機。

二、故事般情節,能夠強化記憶。

三、可以重複操作,產生回饋。經由多次練習,促進目標的達成。

四、符應人類認知結構之場景,提供高層次的思考機會。

然而『教育的問題』並非只在於『科技之應用』的有無,比方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 PhET Physics Education Technology 計劃,雖然發表了許多『互動式』學習軟體,據聞推動的尚不成功。為什麼呢?假使僅有『軟體』,卻缺乏適當的『教師』,即使是輔之以科技的『工具』,恐怕還不能夠『自行』的吧!或許也還需要『整體規劃』之『教材』的吧!!因此『給根釣竿』的作法,能比『給一條魚』又好多少呢?假使父母想將『教育』的重責大任,歸之於『老師』和『社會』,那麼『心肝寶貝』難道不擔心有『失學』的『風險』嗎??

如果我們希望『兒童』學會『獨立自主』,那就從小『引導』他作『選擇』,而不是替他作選擇。讓他知道如何去面對『競爭』與『挫折』之情況;使他明白怎麼來處理『勝敗』和『得失』的處境。這些事看似無關乎『 IQ 』,它可是打開『 EQ 』以及『 SQ 』學習大門的『關鍵』。

─── 摘自《玩遊戲有何不好??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