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世界︰【□○閱讀】話眼睛《十四》

如果說我們已經有了與人眼水晶體相似之矩陣光學的等效模型︰

220px-Einstein-formal_portrait-35

Pure logical thinking cannot yield us any knowledge of the empirical world; all knowledge starts from experience and ends in it. Propositions arrived at by purely logical means are completely empty as regards reality.

Einstein 1933

一個物理系統『因次分析』的重要性並不在於『答案求解』,而是在於『因次分析』的核心概念是『相似性』 Similarity。於是將我們帶進了一個雖然是由不同『事物』所產生『物理現象』的世界,然而在這個世界裡,這些『物理現象』彼此間卻有著『等效性』Equivalence  的描述。不知一個玩著等比例『模型飛機』的人,是否曾經想像過在『某種條件』下,它與它的『本尊』── 那架真實的飛機 ── 的『氣體動力學』方程式是『相似的』,而且它在『風洞』實驗的模擬中也可用來研究飛行的!那麼我們要如何知道,這個『某種條件』是哪種條件的呢?如果就數學上來講,通常一個表達式之所以會作『變數轉換』, 為的是得到更『簡潔化約』的『對等的』表達式。假使這個『數學表達式』描述的就是那架『模型飛機的方程式』,我們能夠知道『什麼轉換』可以得到『最簡』方程式的嗎?因次分析』正是這兩個問題的『藥方』,是『求解答案』前的『問題簡化』!!假使我們能夠得到比較簡單的問題,那麼又為什麼不會這麼作的呢??

PSM_V05_D008_James_Prescott_Joule
熱力學第一定律
能量守恆定律的創立者
能量的單位是焦耳

220px-Joule's_heat_apparatus

220px-Joule's_Apparatus_(Harper's_Scan)

250px-Sadi_Carnot
熱力學之父
卡諾熱機與卡諾循環

200px-Clapeyron-reading
可逆過程的提出者

James_Joule_statue_Manchester_City_Hall_20051020

150px-James_Prescott_Joule_gravestone

一八四一年,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 James Prescott Joule 開始研究『電阻加熱』現象,他將一段導線浸入定量的水中,然後量測上升的溫度,在實驗過各種材質的導體、多種電流大小與不同時間長短後發現
Q = I^2 \cdot R \cdot t
,此處 Q 是熱量【焦耳】、I 是電流量【安培】、R 是電阻值【歐姆】、t 時間【秒】。

之後焦耳啟始了『熱功當量』The mechanical equivalent of heat 的研究,一八四三年他說
wherever mechanical force is expended, an exact equivalent of heat is always obtained. ─── J.P. Joule, August, 1843

。所謂的熱功當量是指熱力學的單位『』與力學上『』的單位『焦耳』 之間存在的一種當量關係,因為用傳導熱量或者作功的方法都能改變物質系統的能量,所以他們的單位之間存在著一定換算關係。現今量測值是 1 cal = 4.186 J。一八四三年,焦耳在科克召開的英國科學協會的一次會議裡宣布了他的結果,迎來的卻是一片沉默。儘管遭受到冷遇,焦耳還是不屈不饒的尋找一種純機械的方 式來顯示功和熱之間的轉化。之後,他測量了壓縮空氣所產生的熱量,此時他的文章甚至還被皇家學會拒絕,被迫不得不改在《哲學雜誌》上發表。在這篇文章中,焦耳直截了當地拋棄了,法國物理學家尼古拉‧萊昂納爾‧薩迪‧卡諾 Nicolas Léonard Sadi Carnot 與伯諾瓦‧保羅‧埃米爾‧克拉佩龍 Benoît Paul Émile Clapeyron 的『熱質說』,神懺式的寫下了︰

我認為這個理論……違反了被認可的哲學原則。因為它會得出『活力』 ── vis viva,代表能量 ── 可能會因實驗裝置的不正確設置而被銷毀的結論。因此,克拉佩龍先生得出推論,『當火焰的溫度比鍋爐高 1000°C 到 2000°C 時,熱量從火爐向鍋爐傳遞時會損失大量的活力。』因為堅信毀滅的力量是只屬於造物主的,我斷言……任何理論,如果在提出時要求了湮滅的力量,就肯定是錯誤 的。

直到一八四五年,焦耳方在英國協會於劍橋舉辦的會議上宣讀了他的論文『論熱功當量』。 在這篇論文中,焦耳闡述了他的最著名實驗︰透過重物下落時的所作的機械功,來轉動一個放置於隔熱水桶中之帶槳的轉輪,轉輪轉動會使水溫升高。藉此焦耳測得的熱功當量是每卡 4.41 焦耳。於一八五零年,焦耳又發表了一個修正的測量值,4.159J / cal,等於英制的 772.692 ft·lbf / Btu。

一八八九年十月十一日,焦耳在塞爾的家中逝世,被埋葬在該市的布魯克蘭公墓。在他的墓碑上刻有數字『772.55』,這是他在一八七八年的關鍵測量中得到的熱功當量值。墓碑上還刻有約翰福音的一段話,『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9:4】』

─── 摘自《【Sonic π】電聲學之電路學《一》中

 

我們尚得確認它能以合理的數據和尺度解釋那個能夠望遠觀近之

水晶體

水晶體,又稱晶珠,是眼球的主要屈光結構,也是唯一有調節能力的屈光間質;為一個雙凸形扁圓體,包以透明被囊[1][2]

水晶體在角膜虹膜之後、玻璃體視網膜之前,其周緣部被水晶體懸器(睫狀小帶)繫於周圍的睫狀體,以固定其位置;水晶體懸器的緊張度受到睫狀肌的調節:懸器放鬆、被囊舒張,水晶體凸度增加,懸器和被囊緊張則水晶體凸度減小。

睫狀肌則由動眼神經調節,其調節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 ,因而對遠近物體的調節力降低,形成老花現象。在假性近視中,睫狀肌常常過度收縮(痙攣),導致水晶體過凸,遠處物體的像形成於視網膜之前,無法看清[3][4]

晶體的前凸曲率半徑為10mm,後凸曲率半徑為6mm,前後徑為5mm,直徑為10mm。

晶體由晶體囊、晶體上皮、晶體纖維和懸韌帶組成。

如果晶體由於各種原因造成其部分或全部混濁,引起視力障礙,此時瞳孔內呈白色,稱白內障

水晶體的形成,為後來動物之視覺清晰度以致物種發展裨益莫大。

Focus in an eye.svg
 
物件位置
睫狀肌 鬆弛 收縮
睫狀體圓環直徑
懸韌帶張力
水晶體厚度
水晶體曲率半徑
折射程度

─── 摘自《光的世界︰【□○閱讀】話眼睛《十》

 

的功能與作用。在此數理驗證如下︰

※ 假設水晶體厚度不變

pi@raspberrypi:~ $ ipython3
Python 3.4.2 (default, Oct 19 2014, 13:31:11) 
Type "copyright", "credits" or "license" for more information.

IPython 2.3.0 -- An enhanced Interactive Python.
?         ->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of IPython's features.
%quickref -> Quick reference.
help      -> Python's own help system.
object?   -> Details about 'object', use 'object??' for extra details.

In [1]: from sympy import *

In [2]: from sympy.physics.optics import FreeSpace, FlatRefraction, ThinLens, GeometricRay, CurvedRefraction

In [3]:  init_printing()

In [4]: 空氣折射率 = 1.0003

In [5]: 角膜折射率 = 1.376

In [6]: 角膜前緣半徑 = 7.8

In [7]: 角膜後緣半徑 = 6.4

In [8]: 角膜厚度 = 0.6

In [9]: 房水折射率 = 1.336

In [10]: 角膜前部 = CurvedRefraction(角膜前緣半徑, 空氣折射率, 角膜折射率)

In [11]:  角膜中段 = FreeSpace(角膜厚度)

In [12]: 角膜後部 = CurvedRefraction(角膜後緣半徑, 角膜折射率, 房水折射率)

In [13]: 角膜 = 角膜後部 * 角膜中段 * 角膜前部

In [14]: 角膜
Out[14]: 
⎡ 0.978997093023256   0.436177325581395⎤
⎢                                      ⎥
⎣-0.0314730051162211  0.750768045123416⎦

In [15]: 房水厚度 = 3.0

In [16]: 房水 = FreeSpace(房水厚度)

In [17]: 角膜房水 = 房水 * 角膜

In [18]: 角膜房水
Out[18]: 
⎡ 0.884578077674593   2.68848146095164 ⎤
⎢                                      ⎥
⎣-0.0314730051162211  0.750768045123416⎦

In [19]: 水晶體折射率 = 1.406

In [20]: 水晶體厚度 = 4.0

In [21]: 水晶體前緣半徑 = 10.1

In [22]: R = symbols('R')

In [23]: 水晶體前部 = CurvedRefraction(水晶體前緣半徑, 房水折射率, 水晶體折射率) 
In [24]: 水晶體中段 = FreeSpace(水晶體厚度)

In [25]: 玻璃體折射率 = 1.337

In [26]: 水晶體後部 = CurvedRefraction(-R, 水晶體折射率, 玻璃體折射率)

In [27]: 水晶體 = 水晶體後部 * 水晶體中段 * 水晶體前部

In [28]: 水晶體
Out[28]: 
⎡            0.980282523273664                        3.80085348506401        
⎢                                                                             
⎢                       0.0505904967134501                     0.1961547423107
⎢-0.00518376444974339 - ──────────────────  0.99925205684368 - ───────────────
⎣                               R                                      R      

  ⎤
  ⎥
08⎥
──⎥
  ⎦

In [29]: 玻璃體厚度 = 16.9

In [30]: 玻璃體 = FreeSpace(玻璃體厚度)

In [31]: 角膜房水水晶體 = 水晶體 * 角膜房水

In [32]: 角膜房水水晶體
Out[32]: 
⎡           0.747512148833991                        5.48903073109818         
⎢                                                                             
⎢                      0.0385776651230706                      0.2832783249407
⎢-0.0360349094895075 - ──────────────────  0.736270058681007 - ───────────────
⎣                              R                                       R      

  ⎤
  ⎥
43⎥
──⎥
  ⎦

In [33]: 視網膜 = 玻璃體 * 角膜房水水晶體

In [34]: 視網膜
Out[34]: 
⎡                     0.651962540579892                        4.7874036914985
⎢ 0.138522178461315 - ─────────────────     17.9319947228072 - ───────────────
⎢                             R                                       R       
⎢                                                                             
⎢                      0.0385776651230706                      0.2832783249407
⎢-0.0360349094895075 - ──────────────────  0.736270058681007 - ───────────────
⎣                              R                                       R      

6 ⎤
─ ⎥
  ⎥
  ⎥
43⎥
──⎥
  ⎦

In [35]: D = symbols('D')

In [36]: 物距 = FreeSpace(D)

In [37]: 成像表達式 = 視網膜 * 物距

In [38]: 成像表達式
Out[38]: 
⎡                     0.651962540579892        ⎛                    0.65196254
⎢ 0.138522178461315 - ─────────────────      D⋅⎜0.138522178461315 - ──────────
⎢                             R                ⎝                            R 
⎢                                                                             
⎢                      0.0385776651230706    ⎛                      0.03857766
⎢-0.0360349094895075 - ──────────────────  D⋅⎜-0.0360349094895075 - ──────────
⎣                              R             ⎝                              R 

0579892⎞                      4.78740369149856   ⎤
───────⎟ + 17.9319947228072 - ────────────────   ⎥
       ⎠                             R           ⎥
                                                 ⎥
51230706⎞                       0.283278324940743⎥
────────⎟ + 0.736270058681007 - ─────────────────⎥
        ⎠                               R        ⎦

In [39]: 成像表達式.B
Out[39]: 
  ⎛                    0.651962540579892⎞                      4.7874036914985
D⋅⎜0.138522178461315 - ─────────────────⎟ + 17.9319947228072 - ───────────────
  ⎝                            R        ⎠                             R       

6
─
 

In [40]: 成像表達式.C
Out[40]: 
                      0.0385776651230706
-0.0360349094895075 - ──────────────────
                              R         

In [41]: solve(成像表達式.B, R)
Out[41]: 
⎡2.4⋅(54330211714991.0⋅D + 398950307624880.0)⎤
⎢────────────────────────────────────────────⎥
⎣ 27704435692263.0⋅D + 3.58639894456144e+15  ⎦

# 無窮聚焦時,水晶體等效曲面折射半徑。

In [42]: 2.4*54330211714991.0/27704435692263.0
Out[42]: 4.706557085816876

# 明視距離 25 cm 下,水晶體等效曲面折射半徑
In [43]: solve(成像表達式.B, R)[0].subs(D,250)
Out[43]: 3.19196981251518


# 無窮遠聚焦時之屈光力。
In [44]:  成像表達式.C.subs(R, 4.706557085816876)
Out[44]: -0.0442314880966859

# 明視距離下之屈光力。
In [45]: 成像表達式.C.subs(R, 3.19196981251518)
Out[45]: -0.0481207584758650

# 表達式驗證。
In [46]: 成像表達式.det()
Out[46]: 
                    1.11022302462516e-16
0.748167539267016 + ────────────────────
                             R          

In [47]: 空氣折射率/玻璃體折射率
Out[47]: 0.7481675392670157

In [48]: 

 

可知其合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