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隨筆︰古典力學︰動力學

何謂『大哉問』?比方說︰僅藉維基百科『詞條』可以學

動力學

動力學Dynamics)是古典力學的一門分支,主要研究運動的變化與造成這變化的各種因素。換句話說,動力學研究對物體之運動所造成的影響。運動學則是純粹描述物體的運動,完全不考慮導致運動的因素。 更仔細地說,動力學研究由於力的作用,物理系統怎樣改變。動力學的基礎定律是艾薩克·牛頓提出的牛頓運動定律。對於任意物理系統,只要知道其作用力的性質,引用牛頓運動定律,就可以研究這作用力對於這物理系統的影響。 在古典電磁學裏,物理系統的動力狀況涉及了古典力學電磁學,需要使用牛頓運動定律、馬克士威方程式勞侖茲力方程式來描述 。動力學是機械工程航空工程的基礎課程。

 

乎??難答也!關鍵之處在『曾經入門』與否耶!!

『詞條』或能喚醒『名目記憶』,恐無法深入『概念內涵』吧◎

就像說

力是一種造成物體加速的影響,也可以感官體驗為一種推擠或拖拉,這會造成物體改變方向、改變速度、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形變 。力會迫使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1]力是一個向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之『定義』常生疑惑啊!?

牛頓運動定律

牛頓運動定律Newton’s laws of motion)描述物體之間的關係,被譽為是古典力學的基礎。這定律是英國物理泰斗艾薩克·牛頓所提出的三條運動定律的總稱,其現代版本通常這樣表述 :[1]:88f[2]

  • 第一定律:存在某些參考系,在其中,不受外力的物體都保持靜止或等速直線運動。
  • 第二定律:施加於物體的淨外力等於此物體的質量加速度的乘積。
  • 第三定律:當兩個物體互相作用時,彼此施加於對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頓在發表於1687年7月5日的鉅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裏首先整理出這三條定律。[3]應用這些定律,牛頓可以分析各種各樣的動力運動。例如,在此書籍第三卷,牛頓應用這些定律與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來解釋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在鉅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87年版本裡,以拉丁文撰寫的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二定律

概述

 物理泰斗艾薩克·牛頓

在應用牛頓定律之前,必需先將物體理想化為質點[註 1]。所謂「質點」是指物理學中理想化的模型,在考慮物體的運動時,將物體的形狀、大小、質地、軟硬等性質全部忽略,只用一個幾何點和一個質量來代表此物體。質點模型適用的範圍是當與分析所涉及的距離相比較,物體的尺寸顯得很微小,或我們只考慮物體受的外力,物體本身的內部結構 、形變旋轉、溫度等對於分析並不重要。舉例而言,在分析行星環繞恆星的軌道運動時,行星與恆星都可以被理想化為質點。

原初版本的牛頓運動定律只適用於描述質點的動力學,不具有足夠功能來描述剛體可變形體的運動。1750年,歐拉在牛頓定律的基礎上,推導出能夠應用於剛體的歐拉運動定律。後來,這定律又被應用於假定為連續介質的可變形體。[4]假若用一群離散質點的組合來代表物體,其中每一個質點都遵守牛頓定律,則可以從牛頓定律推導出歐拉運動定律。不論如何,歐拉運動定律可以直接視為專門描述宏觀物體運動的公理,與物體內部結構無關。[5]在這裏,宏觀物體指的是尺度遠遠大於粒子尺度的物體。

牛頓運動定律只成立於慣性參考系,又稱為牛頓參考系。有些學者喜歡將第一定律作為根本,而將慣性參考系視作第一定律的延伸,也就是說在他們看來,第一定律可以用來定義慣性參考系。假若採用這觀點,則由於只有從慣性參考系觀察,第二定律才成立,所以,不能從第二定律以特例的方式來推導出第一定律。另外又有一些學者將第一定律視為第二定律的推論。特別注意,慣性參考系的概念是在牛頓之後很久才發展成功。[6][7]

 

故爾

歐拉運動定律

歐拉運動定律Euler’s laws of motion)是牛頓運動定律的延伸,可以應用於多粒子系統運動或剛體運動,描述多粒子系統運動或剛體的平移運動旋轉運動分別與其感受的力矩之間的關係 。在艾薩克·牛頓發表牛頓運動定律之後超過半個世紀,於1750年 ,萊昂哈德·歐拉才成功地表述了這定律。[1][2]

剛體也是一種多粒子系統,但理想剛體是一種有限尺寸,可以忽略形變的固體。不論是否感受到作用力,在剛體內部,點與點之間的距離都不會改變。

歐拉運動定律也可以加以延伸,應用於可變形體deformable body)內任意部分的平移運動與旋轉運動。

剛體

歐拉第一運動定律

歐拉第一定律表明,從某慣性參考系觀測,施加於剛體的淨外力 ,等於剛體質量質心加速度的乘積。[3]歐拉第一定律以方程式表達為

\displaystyle \mathbf {F} ^{(ext)}=m\mathbf {a} _{cm}

其中,\displaystyle \mathbf {F} ^{(ext)} 是剛體感受到的淨外力,\displaystyle m 、 \displaystyle \mathbf {a} _{cm} 分別是剛體的質量、質心加速度。

剛體的平移運動等同於位於其質心、具有其質量的粒子,感受到同樣的淨外力,而呈現的運動。

導引

思考由 \displaystyle n 個粒子組成的多粒子系統,其質心位置 \displaystyle \mathbf {r} _{cm} 為

\displaystyle \mathbf {r} _{cm}{\stackrel {def}{=}}{\frac {\sum _{i=1}^{n}m_{i}\mathbf {r} _{i}}{m}} ;

其中,\displaystyle m_{i} 、 \displaystyle \mathbf {r} _{i} 分別為第 \displaystyle i 個粒子的質量、位置\displaystyle m=\sum _{i=1}^{n}m_{i} 是系統的質量。

質心速度 \displaystyle \mathbf {v} _{cm} 為

\displaystyle \mathbf {v} _{cm}={\frac {\mathrm {d} \mathbf {r} _{cm}}{\mathrm {d} t}}={\cfrac {\sum _{i=1}^{n}m_{i}\mathbf {v} _{i}}{m}} ;

其中,\displaystyle \mathbf {v} _{i}={\frac {\mathrm {d} \mathbf {r} _{i}}{\mathrm {d} t}} 是第 \displaystyle i 個粒子的速度

質心加速度 \displaystyle \mathbf {a} _{cm} 為

\displaystyle \mathbf {a} _{cm}={\frac {\mathrm {d} \mathbf {v} _{cm}}{\mathrm {d} t}}={\cfrac {\sum _{i=1}^{n}m_{i}\mathbf {a} _{i}}{m}} ;

其中,\displaystyle \mathbf {a} _{i}={\frac {\mathrm {d^{2}} \mathbf {r} _{i}}{\mathrm {d} t^{2}}} 是第 \displaystyle i 個粒子的加速度

\displaystyle i 個粒子感受到的力 \displaystyle \mathbf {F} _{i} 為

\displaystyle \mathbf {F} _{i}=\mathbf {F} _{i}^{(ext)}+\sum _{j=1,j\neq i}^{n}\mathbf {F} _{ji} ;

其中,\displaystyle \mathbf {F} _{i}^{(ext)} 是這粒子感受到的外力,\displaystyle \mathbf {F} _{ji} 是第 \displaystyle j 個粒子施加於第 \displaystyle i 個粒子的內力。

系統感受到的淨力 \displaystyle \mathbf {F} 是所有粒子感受到的力的向量和:

\displaystyle \mathbf {F} =\sum _{i=1}^{n}\mathbf {F} _{i}=\sum _{i=1}^{n}\mathbf {F} _{i}^{(ext)}+\sum _{i=1}^{n}\sum _{j=1,j\neq i}^{n}\mathbf {F} _{ji} 。

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內力與其反作用力的關係為

\displaystyle \mathbf {F} _{ji}=-\mathbf {F} _{ji} 。

所以,所有粒子彼此施加於對方的內力的向量和為零,淨力等於所有外力的向量和 (淨外力 \displaystyle \mathbf {F} ^{(ext)} ):

\displaystyle \mathbf {F} =\sum _{i=1}^{n}\mathbf {F} _{i}^{(ext)}=\mathbf {F} ^{(ext)} 。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第 \displaystyle i 個粒子感受到的力 \displaystyle \mathbf {F} _{i} 與這粒子的加速度之間的關係為

\displaystyle \mathbf {F} _{i}=m_{i}\mathbf {a} _{i} 

總和所有粒子所感受到的力,

\displaystyle \mathbf {F} =\sum _{i=1}^{n}\mathbf {F} _{i}=\sum _{i=1}m_{i}\mathbf {a} _{i}=m\mathbf {a} _{cm} 。

所以,淨外力 \displaystyle \mathbf {F} ^{(ext)} 與質心加速度的關係為

\displaystyle \mathbf {F} ^{(ext)}=m\mathbf {a} _{cm} 。

動量守恆定律

多粒子系統的動量 \displaystyle \mathbf {p} 是組成這系統的所有粒子的動量的向量和:

\displaystyle \mathbf {p} =\sum _{i=1}^{n}\mathbf {p} _{i}=\sum _{i=1}^{n}m_{i}\mathbf {v} _{i}=m\mathbf {v} _{cm} ;

其中,\displaystyle \mathbf {p} _{i} 是第 \displaystyle i 個粒子的動量。

歐拉第一定律又可以表達為

\displaystyle \mathbf {F} ^{(ext)}={\frac {\mathrm {d} \mathbf {p} }{\mathrm {d} t}} 。

假設淨外力為零,則系統的動量守恆。

歐拉第二運動定律

歐拉第二定律表明,設定某慣性參考系的固定點O(例如,原點)為參考點,施加於剛體的淨外力矩,等於角動量的時間變化率。歐拉第二定律以方程式表達為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ext)}={\frac {\mathrm {d} \mathbf {L} _{O}}{\mathrm {d} t}} ;

其中,\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ext)} 是對於點O淨外力矩,\displaystyle \mathbf {L} _{O} 是對於點O的角動量。

導引

思考由 \displaystyle n 個粒子組成的多粒子系統。對於點O,第 \displaystyle i 個粒子的角動量 \displaystyle \mathbf {L} _{i} 為

\displaystyle \mathbf {L} _{i}=\mathbf {r} _{i}\times \mathbf {p} _{i}=\mathbf {r} _{i}\times m_{i}\mathbf {v} _{i} 

\displaystyle \mathbf {L} _{i} 對於時間的導數為

\displaystyle {\frac {\mathrm {d} \mathbf {L} _{i}}{\mathrm {d} t}}={\frac {\mathrm {d} (\mathbf {r} _{i}\times m_{i}\mathbf {v} _{i})}{\mathrm {d} t}}=\mathbf {v} _{i}\times m_{i}\mathbf {v} _{i}+\mathbf {r} _{i}\times m_{i}\mathbf {a} _{i}=\mathbf {r} _{i}\times m_{i}\mathbf {a} _{i} 。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施加於第 \displaystyle i 個粒子的力 \displaystyle \mathbf {F} _{i} 是這粒子的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所以,\displaystyle \mathbf {L} _{i} 對於時間的導數為

\displaystyle {\frac {\mathrm {d} \mathbf {L} _{i}}{\mathrm {d} t}}=\mathbf {r} _{i}\times \mathbf {F} _{i} 。

\displaystyle i 個粒子所感受到的淨力矩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i} 為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i}=\mathbf {r} _{i}\times \mathbf {F} _{i} 。所以,\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i} 的關係為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i}={\frac {\mathrm {d} \mathbf {L} _{i}}{\mathrm {d} t}} 。

總和所有粒子所感受到的淨力矩,系統所感受到的淨力矩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 與其角動量 \displaystyle \mathbf {L} _{O} 的關係為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sum _{i=1}^{n}{\boldsymbol {\tau }}_{i}={\frac {\mathrm {d} }{\mathrm {d} t}}\sum _{i=1}^{n}\mathbf {L} _{i}={\frac {\mathrm {d} \mathbf {L} _{O}}{\mathrm {d} t}}

\displaystyle i 個粒子所感受到的淨力 \displaystyle \mathbf {F} _{i} 為
\displaystyle \mathbf {F} _{i}=\mathbf {F} _{i}^{(ext)}+\sum _{j=1,j\neq i}^{n}\mathbf {F} _{ji} 。

\displaystyle i 個粒子所感受到的淨力矩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i} 為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i}=\mathbf {r} _{i}\times \mathbf {F} _{i}=\mathbf {r} _{i}\times \mathbf {F} _{i}^{(ext)}+\sum _{j=1,j\neq i}^{n}\mathbf {r} _{i}\times \mathbf {F} _{ji} 。

物體感受到的淨力矩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 為: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sum _{i=1}^{n}{\boldsymbol {\tau }}_{i}=\sum _{i=1}^{n}\mathbf {r} _{i}\times \mathbf {F} _{i}^{(ext)}+\sum _{i=1}^{n}\sum _{j=1,j\neq i}^{n}\mathbf {r} _{i}\times \mathbf {F} _{ji} 。

應用牛頓第三定律

\displaystyle \mathbf {r} _{i}\times \mathbf {F} _{ji}+\mathbf {r} _{j}\times \mathbf {F} _{ji}=\mathbf {r} _{i}\times \mathbf {F} _{ji}-\mathbf {r} _{j}\times \mathbf {F} _{ji}=(\mathbf {r} _{i}-\mathbf {r} _{j})\times \mathbf {F} _{ji}=\mathbf {r} _{ij}\times \mathbf {F} _{ji}  ;

其中,\displaystyle \mathbf {r} _{ij}=\mathbf {r} _{i}-\mathbf {r} _{j} 是從粒子 \displaystyle \mathbf {r} _{j} 到粒子 \displaystyle \mathbf {r} _{i} 的位移向量。

假設這系統的粒子遵守強版牛頓第三定律,即粒子運動為古典運動,速度超小於光速,則 \displaystyle \mathbf {r} _{ij}\displaystyle \mathbf {F} _{ji} 同向,叉積為零。那麼,物體感受到的淨力矩是所有外力矩的向量和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ext)} :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sum _{i=1}^{n}\mathbf {r} _{i}\times \mathbf {F} _{i}^{(ext)}={\boldsymbol {\tau }}_{O}^{(ext)} 。

這樣,可以得到歐拉第二定律方程式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ext)}={\frac {\mathrm {d} \mathbf {L} _{O}}{\mathrm {d} t}} 。

假設施加於系統的淨外力矩為零,則系統的角動量的時間變化率為零,系統的角動量守恆。

相對於質心的歐拉第二運動定律

所有粒子所感受到的淨力矩的向量和為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sum _{i=1}^{n}{\boldsymbol {\tau }}_{i}=\sum _{i=1}^{n}\mathbf {r} _{i}\times (m_{i}\mathbf {a} _{i})=\sum _{i=1}^{n}(\mathbf {r} _{cm}+\mathbf {r} '_{i})\times (m_{i}(\mathbf {a} _{cm}+\mathbf {a} '_{i})) ;

其中,\displaystyle \mathbf {r} '_{i}=\mathbf {r} _{i}-\mathbf {r} _{cm} 、 \displaystyle \mathbf {a} '_{i}=\mathbf {a} _{i}-\mathbf {a} _{cm} 分別是第 \displaystyle i 個粒子相對於質心的相對位移與相對加速度。

注意到所有粒子的相對位移與相對加速度,其向量和分別為零,所以,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O}=\mathbf {r} _{cm}\times m\mathbf {a} _{cm}+\sum _{i=1}^{n}\mathbf {r} '_{i}\times m_{i}\mathbf {a} '_{i} 。

現在,假設將質心設定為參考點,則 \displaystyle \mathbf {r} _{cm}=0 ,方程式變為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cm}=\sum _{i=1}^{n}\mathbf {r} '_{i}\times m_{i}\mathbf {a} '_{i} 。

以質心為參考點,角動量 \displaystyle \mathbf {L} _{cm} 為

\displaystyle \mathbf {L} _{cm}=\sum _{i=1}^{n}\mathbf {r} '_{i}\times m_{i}\mathbf {v} '_{i} 。

所以,不論質心參考系是否為慣性參考系(即不論質心是否呈加速度運動),以質心為參考點,淨外力矩等於角動量的時間變化率:

\displaystyle {\boldsymbol {\tau }}_{cm}={\frac {\mathrm {d} \mathbf {L} _{cm}}{\mathrm {d} t}} 。

 

往往不知所云呦?!

何不就嘗試自己看天下哩☆

Dynamics with 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