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ic π】聲波之傳播原理︰原理篇《四下》

superposition

如果我們將『受驅波動方程式

{\partial^2 u(x,t) \over \partial t^2}= c^2{ \partial^2 u(x,t) \over \partial x^2 } + f(x, t)

初始狀態』── 位移和速度 ──

u(x,0)=u_0(x),\qquad \frac{\partial u}{\partial t}(x,0)=v_0(x)

u(x,t) = u_D(x,t) + \frac{1}{2c}\int_0^t\int_{x-c(t-T)}^{x+c(t-T)} f(\xi,T)\,d\xi\,dT

u_D(x, t) = \frac{1}{2}\left[u_0(x - c t) + u_0(x + c t)\right] + \frac{1}{2c} \int_{x - c t}^{x + c t} v_0(\xi) \, d\xi

,與一個質量是 m 受力為 F(t) 的質點在 x 軸上的『加速度運動

a = \frac {F(t)}{m} = f(t), \ x_0 =x(0), v_0 = \frac{dx}{dt}(0)

x(t) = x_0 + v_0 t + \int_0^t\int_0^T f(\xi)d\xi\,dT

作個『項次對照』觀察之後,可以發現一個不受外力驅使的『波動傳播』,彷彿是一個『自由質點』依『初始狀態』作『慣性運動 』──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最主要的『差異』在於『波動』會自發的向『左右』傳播。比方講從『右向波u_0(x - ct) 上看,假使一開始 T = 0 就在『在波前u_0(x)x_p 處作記號的『x_p,它在 T = t 的時刻會在 x_p = x_p - 0_{initial} = \phi = x - ct = x_q - 0_{now} = x_q 的『當下處x_q 之位置,也就是它們是說屬於『同一相位\phi 的『波前』,由於『波前形狀u_0(x_p)  = u(\phi) = u(x -ct) = u_t(x_q) 對所有的『記號點x_p相位相同』之點都『取值』一樣,所以可以說『右向波』是『保形的』;同理也能夠說明『左向波u_0(x + ct) 也是『保形的』,因是之故當我們在『t^' 時刻』與『x^' 位置』來『觀察』這個波的時候,就會得到

u(x^{'}, t^{'}) = \frac{1}{2}\left[u_0(x^{'} - c t^{'}) + u_0(x^{'} + c t^{'})\right] + \frac{1}{2c} \int_{x^{'} - c t^{'}}^{x^{'} + c t^{'}} v_0(\xi) \, d\xi

也就是說假使系統的『初始條件』使得那個波只能『向左』或者『向右』傳播,雖然在『均質無垠』不受系統外力的『介質』裡,更像是一個『勇往直前』的『保形自由波』,也難逃遇到『其他介質』時,『反射』與『折射』再度掀起『左右波瀾』。果真它是『身不由己』的嗎??

當然一個『受驅之波』相似於『受力粒子』也會產生運動的『狀態改變』,然而就算『自由粒子』也不能不受約束『無窮加速』,更別說波的『傳播速度』本就是『受限的』,故在一般情況下,這個『波的演變』可能『極其複雜』,以至於『斑駁點點』,若想要『波瀾狀闊』還是很困難的了!更別說自然界又有『處處阻力』,宛如『受驅振子』外力『停歇』後,終將歸於『靜止』。以指撥弦欲求知音或許也只能夢寐以求的哇!!

假使從『因次分析』的觀點來看,向右波形 u(\phi) = u(x - ct)\phi 的因次是『長度』,因此『通用解』的寫法恐非是適切的『物理表達式』。由於一個波的『頻率\omega、『波長\lambda 和『速度c 有一定的關係式︰c = \lambda \cdot \omega。如果參考『單擺系統』的『時間』用『單擺週期T = \frac{1}{w} 來度量,是一個『無因次純量\frac{t}{T},那麼很自然的一個物理系統『空間』之『度量』,也應當用著該系統中的『長度物理量』,在此也就是那個波的『波長\frac {x}{\lambda} = k \cdot x, \ k = \frac{1}{\lambda} 來表達,\frac {x}{\lambda} 也是『無因次純量』。這樣向右波形就可以改寫成

u^{'} = u^{'}(k x - \omega t), \ c = \frac{\omega}{k}

280px-Waveforms.svg

Prism_rainbow_schema

220px-Light_dispersion_of_a_compact_fluorescent_lamp_seen_through_an_Amici_direct-vision_prism_PNr°0114

220px-Wave_packet.svg

220px-Wave_group

左圖是一些常見的波形,也就是 u^{'}(\phi^{'}) 對於相位 \phi^{'} 的『函數圖形』。假使從『時刻t_r 來觀看,\phi^{'} = k ( x - x_r),此處 x_r = \frac{\omega}{k} t_r,就是此波的整體『空間樣態』。如果在『位置x_p 作時察, \phi^{'} = - \omega (t - t_p),此時 t_p = \frac{k}{\omega} x_p,也就是此波此處的『歷時形貌』,這就是一個波之『相位』的『時空觀』。因此更可以了解惠更斯所說『波前』的物理意義是以『時間』為軸,來描述波的『空間樣態』到底會如何『隨時變化』。

光的『色散現象』說明不同『頻率』的波,在一個『介質』裡傳播的『速度』可以不同,也就是說它們的『波長』不一樣。通常用色散關係
\omega(k)= v(k)\ k
表示。此處的 v(k) 就是『波數k 的『波速函數』。假使一個『波形』是由多個『頻率』組成,在『色散介質』中傳播,長時間來看大概很難『保形』的了。短時間的觀點來說,我們講那個『波包』wave packet 整體用著 v_g = \frac {d \omega(k)}{dk} 的群速度在變化。左圖是深水『表面重力』波,圖中用著『紅點』表示『相速度』,以及『綠點』表示『群速度』。

那麼對於一個不產生色散的介質 \omega(k)= c\ k 來講,各個頻率的成份波都跑得一樣快,這時

v_p = \frac {\omega}{k} = c = \frac {d \omega}{dk} = v_g

,也許將可以保其『形色』的了。色散現象引發了『光學系統』裡的『色差』,產生『透鏡工藝』中需要搭配不同『折射率』的『光學材料』,這是製作『好的透鏡』的重要條件之一。

火車

200px-Shock_sink

220px-Eisbach_die_Welle_Surfer

250px-Standingwaves.svg

駐波形成

在一輛長列『左行』的火車上有一個很長的『水槽』,上有一向右的『行進波
u(x, t) = A(x,\ t)\sin (kx - \omega t + \phi)
,假使向左的火車與向右之水波速度相同,那麼一位站在月台的『觀察者』 將如何描述那個『行進波』的呢?

如果觀察水由水龍頭注入水槽的現象,由於水在到達槽底前的流速『較快』,然而到達槽底後水的流速突然的『變慢』,因此會發生『水躍』Hydraulic jump 的現象,此時水之部份動能將轉換為位能,故而在槽底的液面形成『駐波』。這個現象在『河水』的『流速』突然『由快變慢』時也可能發生,因而有人能在『河裡衝浪』,他正站在『駐波』之上!!

那什麼是『駐波』的呢?比方說一個『不動的』stationary 介質中,向左的波 u_l(k x + \omega t) 與向右的波 u_r(k x - \omega t) 疊加後的『合成波u_l +u_r,在『特定』的『邊界條件』下,被『侷限』在一定『空間區域』內無法前進,因此稱為『駐波』。由於駐波不能傳播能量,它的能量將『儲存』在那個空間區域裡。駐波所在區域,『振幅為零』的點稱為『節點』或『波節』Node ,『振幅最大』的點位於兩『節點』之間,通常叫做『腹點』或『波腹』Antinode。

120px-Standing_wave_2

120px-Standing_waves_on_a_string

120px-Drum_vibration_mode01

120px-Drum_vibration_mode21

一根長度 L 震盪的弦上,一個向右的簡諧波 u_r = u_0  \sin(kx - \omega t),由於弦的兩頭固定,那個波在右端點也只能『反射』回來,形成了 u_l = u_0  \sin(kx + \omega t),此時合成波 u = u_l + u_r
u\; = u_0\sin(kx - \omega t) + u_0 \sin(kx + \omega t)
,可用三角恆等式簡化為
u = 2 u_0\cos(\omega t)\sin(kx)
。此時『時間項』與『空間項』分離,形成『駐波』。在 kx = n \pi 時,\sin(kx) = 0,此處 n 是整數,這就是『節點』;當 kx = n \pi + \frac{\pi}{2}\parallel \sin(kx) = 1 \parallel,也就是『腹點』。當然波長 \lambda 就得滿足 \lambda = \frac {L}{n \pi} 的邊界條件。

 

─── 琴弦擇音而振, 苟非知音焉得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