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新世界︰ W!o《卡夫卡村》變形祭︰感知自然‧幽夢‧一

或許『幽竟夢卿』月下有『影』,以待世間『徘徊人』也!故曾有張潮者著

幽夢影》耶!!

  • 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
  • 經傳宜獨坐讀;史鑑宜與友共讀。
  • 無善無惡是聖人(如:帝力何有於我,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一介不與,一介不取之類。),善多惡少是賢者(如:顏子不貳 過,有不善未嘗不知;子路,人告有過則喜之類。),善少惡多是庸人,有惡無善是小人(其偶為善處 ,亦必有所為。),有善無惡是仙佛(其所謂善,亦非吾儒之 所謂善也。)。
  •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 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以靈均為知己,□鱸以季鷹為知己,蕉以懷素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處宗為 知己,鵝以右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千秋不移。若松之於秦始、鶴之於衛懿,正所謂不可與作緣者也。
  • 為月憂雲,為書憂蠹,為花憂風雨,為才子佳人憂命薄。真是菩薩心腸。

……

維基百科詞條講︰

幽夢影》,清初文學家張潮著的隨筆格言小品文集,全文共219 則。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文學家章衣萍徽州用重金購買了同鄉張潮的《幽夢影》抄本,林語堂看後也很喜歡這本書。隨後章衣萍將此書校點後交上海中央書店出版社出版。

其實早幾個月千秋出版社出版史天行註解的《幽夢影》。

───

 

又說此書有林語堂中英對照翻譯本,略例開宗首篇,譯寫本作︰

【讀書與文學】之五

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

(龐)筆奴曰︰讀《幽夢影》則春夏秋冬無時不宜。

Winter is good for reading the classics, for one’s mind is more collected. Summer is good for reading history, for one has plenty of time. The autumn is good for reading the ancient philosophers, because of the great diversity of thought and ideas. Finally, spring is suitable for reading literary works, for in spring one’s spirit expands.

Pinu: This Quiet Dream Shadows is good for reading for all seasons.

……

 

不知隨著時間推移,月將上中天,此『景』果可長乎?若無金剛鑽是否就不做那瓷器活的呢??彷彿正『校準』之時,有幸閱讀

 

redheader1

IMU stuff

This is why 9-dof IMU data is useless without magnetometer calibration

MagcalThe red blob is the uncorrected magnetometer data from an InvenSense MPU9150 IMU chip. The blue blob is the corrected data now centered at the origin. Even I was surprised to see how off-center the uncorrected data was! I think that the cable that connects to the board has become magnetized which might explain some of the asymmetry. But you can easily imagine how wrong the output of the 9-dof sensor fusion would be without calibration. With calibration, it all works very nicely.

───

 

之文本,實務上卻墜入難以排除之『電流生磁』干擾中。雖真叫人懷疑,難道時至今日,還有電路『 設計者』以為『磁』是『磁』;『電』是『電』的嗎??

220px-MagnetEZ

200px-Magnet0873

150px-Magnetic_field_near_pole.svg

300px-Descartes_magnetic_field

200px-Electromagnetism

200px-Regla_mano_derecha_Laplace.svg

200px-LoopCurrentMagneticMoment_300px

200px-VFPt_dipole_magnetic3.svg

200px-Torque_of_a_magnetic_dipole

220px-Ampere_Andre_1825
電流的單位是『安培

150px-Michael_Faraday_-_Project_Gutenberg_eText_13103
電容的單位是『法拉

230px-Heinrich_Rudolf_Hertz
頻率的單位是『赫茲

Hertz_schematic0TransverseEMwave

James_Clerk_Maxwell
馬克士威方程式
牛頓後的物理學第二次統一

古代人從『天然磁石』中認識了『磁性』,發現了那是會吸引鐵的『石頭』。希臘文中『磁鐵』的意思就是『來自馬格尼西亞 Magnesia 的石頭』;中國有關天然磁石吸引鐵以及製備磁鐵的描述文獻,可見之於《管子》、《呂氏春秋》、和《淮南子》,稱之為『慈石。約在西元前十二至十三世紀,中國、歐洲和其它地區的人已經用磁鐵做成的『指南針』來導航。然而『學術性』論述的發展,最早是一二六九年法國學者皮埃‧德馬立克 Pierre de Maricourt 所寫的《磁石書信》,他仔細標明了『鐵針』在塊狀磁石附近多個位置的『定向』,並用這些『定向記號』描繪出很多條『磁力線』,於是發現了這些『磁力線』聚會於磁石的『兩端』,就好比地球的經線交會於『南極』與『北極』。因此,他將這兩個特殊位置稱之為『磁極』。三百年後,威廉‧吉爾伯特主張『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石,地球的磁極分別位於南極與北極。他的巨著《論磁石》開創了『磁學』這一門『科學』領域。

一八二零年是『磁學』發展的『黃金年』,吹響了現代『電磁理論』的號角。七月,丹麥物理學家漢斯‧奧斯特 Hans Ørsted 發現『載流導線的電流會施加作用力於磁針,使磁針偏轉指向。』;據聞在這條新聞抵達法國科學院僅僅一周後,法國化學家安德烈‧瑪麗‧安培 André-Marie Ampère 成功的實驗演示︰假使兩條平行導線所載的電流的『方向相同』,則會『互相吸引』;如果電流的『方向相反』,就會『彼此排斥』。 十月,法國物理學家讓‧巴蒂斯特‧必歐 Jean-Baptiste Biot 與法國物理學家菲利克斯‧沙伐 Félix Savart 共同發表了『靜磁學』的『磁場』方程式,現今叫做『必歐‧沙伐定律

B = \frac{\mu_0}{4\pi} \int_C \frac { l_s \  dl_c \times \hat r} {r^2}

,此處 dl_c 是『載流導線C 上的微小『線元素』,l_s 是那個線元素所載的『電流』量,而 \mu_0 是『磁常數』。

一八二四年法國數學家西莫恩‧德尼‧帕松 Siméon Denis Poisson 發展了一種類似『靜電學』電荷概念的『磁荷』理論來描述『磁場』。這個『物理模型』以『同類磁荷互相排斥,異類磁荷彼此吸引』,說明『磁性』是如何由『磁荷』產生的。雖然這個理論能夠解釋許多『磁場現象』,可是並無法說明『電磁感應』的現象,同時『分割磁鐵』最終也得不到『磁北極』、『磁南極』這樣的『磁單極』,縱使過往以來有一些物理學家持續『努力尋找』,至今依舊是『毫無跡象』的哇!其後一八二五年安培又發表了『安培定律』,說明『載流導線』所載的電流,與所引發的『磁通量』沿著圍繞導線的『閉合路徑』的關係為

\oint_\mathbb{C} \mathbf{B} \cdot d\boldsymbol{\ell} =\mu_0 I_{enc}

此處,\mathbb{C} 是圍繞導線的『閉合路徑』,\mathbf{B} 是『磁通量感應』強度,d \boldsymbol{\ell} 是此路徑上的微小『線元素』向量,\mu_0 是『磁常數』,I_{enc} 是『閉合迴徑\mathbb{C} 中所圈住的『電流量』。

一八三一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可‧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 實驗證實『隨著時間而變化的磁場會生成電場』,這使得『』與『』的關係更加密切。從一九六一年蘇格蘭數學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馬克士威 James Clerk Maxwell 將『電學』與『磁學』的各種雜亂表述『方程式』加以整合,發表於在《論物理力線》On Physical Lines of Force 一文中,這方程組能夠解釋古典電學和磁學的各種現象。一九六五年,馬克士威在《電磁場的動力理論》A Dynamical Theor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論文中,成功的擴充了『安培定律』,並以『分子渦流模型』提出『位移電流』的存在原由。現今稱之為『馬克士威修正項目』。其後他更推導出『電磁波方程式』,並且斷言『』是一種『電磁波』!!終於一八八七年德國物理學家海因里希‧赫茲 Heinrich Hertz 做實驗證明了這個『電磁波』的事實。馬克士威方程式統一了『電學』、『磁學』與『光學』理論,成為今天所說的『經典電磁學』!!

如果以『總電荷』和『總電流』為源頭的表述為︰
\nabla \cdot \mathbf{B} = 0
\nabla \cdot \mathbf{E} = \frac{\rho}{\epsilon_0}
\nabla \times \mathbf{B} = \mu_0\mathbf{J} + \mu_0 \varepsilon_0 \frac{\partial \mathbf{E}} {\partial t}
\nabla \times \mathbf{E} = - \frac{\partial \mathbf{B}} {\partial t}

假使用『自由電荷』和『自由電流』作考慮的表述是︰
\nabla \cdot \mathbf{B} = 0
\nabla \cdot \mathbf{D} = \rho_\mathrm{f}
\nabla \times \mathbf{H} = \mathbf{J}_\mathrm{f} + \frac{\partial \mathbf{D}} {\partial t}
\nabla \times \mathbf{E} = - \frac{\partial \mathbf{B}} {\partial t}

一九零五年,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解釋了︰『電場』和『磁場』是處於不同『參考座標系』的『觀察者』所觀察到之同樣的『物理現象』!!

─── 引自《【Sonic π】電聲學導引《六》

………

220px-Induktionsapparat_hg

楞次定律

250px-060618_conductor_magnet.svg

400px-Moving_magnet

300px-Cyclotron_motion_wider_view

一九零五年愛因斯坦於《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中寫到『移動中的磁鐵與導體問題』:

如 大眾所知,馬克士威的電動力學 ── 若按當前 的普通看法 ── 當應用於移動物體,會導致不對稱性,而這不對稱性並非可見現象的內在屬性。舉例而言,磁鐵與導體兩者間相互的電動力學作用,其可觀測到的現象只和導體與磁 鐵的相對運動有關,然而,慣常的觀點卻將這兩種狀況劃下鮮明的界線,這些物體中不是一個在移動就是另一個在移動。若是磁鐵在移動而導體呈靜 止狀態,則磁鐵週遭會生成帶有特定能量的電場,在導體所坐落的位置造成電流。但若是磁鐵呈靜止狀態而導體在移動,則磁鐵週遭不會有電場生成,然而在導體 中,會發現電動勢,它並不帶有對應的能量,但卻可給出 ── 假設在所討論的這兩種情況中,相對運動是一樣的 ── 前例中電場力所造成的一模一樣的電流。

』與『』是直觀不同的現象,雖已先為電動力學方程式融為一體,但還是得等到相對論的問世,這個方程式在不同『觀察者』之間的轉換後,描述之一致性才得到了說明。

─── 引自《思想實驗!!

 

然而細思那個『設計者』打算避免各種『電磁干擾』恐怕是不可能的吧!因此打算使用『磁場感測器』定南北方位者,尚且需要知道『地磁場』之性質 ,否則顯示的『指向』到底是什麼?當真難說的很呦!?

 

地磁場,即把地球視為一個磁偶極子(magnetic dipole),其中一極位在地理北極附近,另一極位在地理南極附近,此兩極所產生的磁場即為地磁場;通過這兩個磁極的磁軸與地球的自轉軸大約成11.3 度的傾斜。地磁場的成因或許可以由發電機原理解釋。地磁場在地表強度為 0.3 高斯到 0.6 高斯,向太空則伸出數萬公里形成地球磁圈(magnetosphere),有防護太陽風的作用。

300px-Magnetosphere_rendition

地球磁圈對地球而言有屏障太陽風所挾帶的帶電粒子的作用。地球磁圈在白晝區(向日面)受到帶電粒子的力影響而被擠壓,在地球黑夜區(背日面)則向外伸出。(圖片未按照比例顯示。)

磁極

地球的磁北極實際上是磁場的指南極,它會吸引構成羅盤指針的磁鐵的指北極。這個已成慣例的錯誤稱呼已經是難以改變了。注意圖上象徵地球的磁鐵的北極實際上是指向地理南極的。目前磁北極在加拿大境內,距離地理北極大約 1000 公里。

磁極的位置並不是固定的,每年會移動數英哩。磁北極目前約以平均每年 40 公里向地理北極接近。兩個磁極的移動彼此之間是獨立的,而兩個磁極也不會正好在地球球體的兩端,也就是說,磁軸不會通過地球正中心。目前磁南極到地理南極的距離比磁北極到地理北極的距離遠。

180px-Geomagnetisme.svg

地球磁北極與「真」北極(地理北極)的差異。

220px-IGRF_2000_magnetic_declination

西元 2000 年相對於地理北極的的磁偏角